频响曲线的形状与音质相关问题

FUNK录音设备
2024-07-26

频响曲线的应用

频响曲线在评价系统或设备性能时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理想的频响曲线应该是平直的,这意味着设备在各个频率上的响应强度大致相同,能够真实还原输入信号的各个频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平直的频响曲线很难实现,且并非平直就一定好听。频响曲线的形状和特性往往与设备的音质和设计目标密切相关。

耳机与音响:耳机和音响的频响曲线直接影响听感。一般来说,低频段响应较强的耳机适合听重低音音乐,而中高频段响应较好的耳机则适合听人声或古典音乐。对于音响系统而言,频响曲线的平直性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声音的整体平衡和还原度。

音频设备测试:在音频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频响曲线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测试设备的频响曲线,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缺陷,确保产品的音质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频响曲线的形状与音质

频响曲线的形状与音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绝对。平直的频响曲线意味着设备在各个频段上的响应强度一致,有助于保持声音的平衡和还原度。然而,好听的声音并不仅仅取决于频响曲线的平直性,还与音质、音色、声场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音质是指实际声波与原始波形的接近程度。一个音质好的设备或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还原原始声音,使听众感受到更加真实、自然的声音效果。因此,在评价一个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时,除了关注频响曲线的平直性外,还需要综合考虑音质、音色、声场等多个方面。



什么是“频响曲线”

频响曲线,全称频率响应曲线,是描述一个系统或设备(如麦克风、耳机、助听器、放大器等)对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响应情况的图形表示。在这条曲线中,横坐标代表频率,单位是Hz(或kHz),纵坐标代表响应强度,单位是dB。为了方便记录和分析,横坐标的标尺通常采用对数型,而纵坐标则采用线性标尺。

“频响曲线”分解:“频”指“频率”,在声音表现中同“音调”;“响”则可以看作是扬声器系统(机械和电性)对输入电信号中“频”转换成声能的响应。而这种响应,由麦克风接收并经测试仪器运算后以dB SPL对数值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很多个“频”的响应值连在一起,就成了有峰有谷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作为频率特性响应曲线,简称频响曲线。



耳机与频响曲线




过频响曲线看耳机的好坏不太容易。

耳机音膜中心为低频边缘为高频。

频响曲线的低频端为下降趋势,为了获得更多的低频动能,因此耳机中心的球形设计是为了增大他的表面积而获得低音,耳机中频的频响曲线比较平坦,是因为音膜表面的螺旋状纹路。

耳机高频端的频响曲线上有一个大锯齿,是因为音膜边缘有一个软环 是为了增加音膜弹性,因此软材料的共振频率下降,过了软环到了粘接边缘材料变硬,共振频率上升,形成一个大锯齿。每个耳机都有无法避免。

耳机高频端的频响曲线上有很多小锯齿,音膜支架和音膜边缘粘接有毛刺。和耳机制造工艺有关,如果支架和音膜一体化就不会有该问题。

知道了上述情况,我们在选择耳机时注重他的频响曲线,低端增益要大,高频端小锯齿要少,中频要平。



a、低频(20-160Hz):

响度差6dB,还算平直吧(说明低频还算是稳);
相对于等响度曲线,上升是很快的(说明啥?说明裤子还没脱完,低频就没了!???)。
难怪有人会吐槽水家耳机低频没量感,但低频确实不是人家的卖点,您接着看。
b、中频(160-1280Hz):
响度差4dB,波动较小(说明中频老哥儿稳啊);
别看他是在缓缓下降的,相对于等响度曲线,还是高了(至少说明中频很亮、不会有人声顶不上去的感觉)
中频耐听你们有感觉吧?其实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从60-1200Hz,响度是一直上升的,而这个频段恰恰是几乎全部人声(基准音)的地盘,这是一个巧合吗?是不是有种解开世界之谜的感觉?搜嘎!我咋说这耳机听人声贼好听呢!
c、中高频(1280-2560Hz):
响度差约6dB,波动不大(中高频较稳)
都不用比较等响度曲线,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曲线在大幅度的上升(这个中高频绝对亮,这可能是一只甜美的梁静茹)
d、高频(2560-5120Hz):
响度差1dB,基本上就没波动啊(稳稳稳!)
相对于等响度曲线,呈缓升趋势(与中高频差不多的透亮)
e、极高频(5120-20KHz):
相比等响度曲线,从9KHz开始顺势下降,到15KHz之间,有约12dB衰减(声音的延伸感有点弱但并不至于没有延伸,由于人耳对极高频不敏感,对于很多木耳朵同学这段并不重要)
总结一下,水月雨SSR低频量感稍显不足,中频和高频偏亮,极高频延展度欠佳。
②、读取重点段落、重要频点的信息(人声信息)
读取重点段落、重要频点的信息(乐器信息)
根据大家经常参考的判断标准:
这可能是全网最通俗解释“频响曲线”的文章-有驾
与SSR耳机频响曲线融合:
这可能是全网最通俗解释“频响曲线”的文章-有驾
得到信息如下:
a、注释1棕色区域
在240hz略微高于等响度曲线,故电吉他丰满度OK;
在2.5khz远高于等响度曲线,故电吉他听起来透彻、明亮;
在80hz~240hz呈上升趋势,虽前一段在等响度曲线之下,但总体电贝司丰满度尚可;
在600hz~1khz略微下降,故电贝司力度勉强OK;
在2.5khz远高于等响度曲线,故电贝司拨弦都听得很清楚。
b、注释2紫色区域
在60-150Hz,看着是平直的,但相对于等响度曲线却是升高的,故大鼓有力度,但下潜并不深。
补充一点,10K后的极高频泛音被中频和中高频响度所掩盖,导致小提琴的高倍泛音响应不足,使音色不够自然

总结一下,低音不轰头但下潜一般,电吉电贝司等电子乐声音被增强,解析ACG歌曲那叫一个爽,小提琴没有松香味。很多买过的朋友都说SSR除了ACG,更适合听流行歌,那你就结合判断标准和频响曲线,练练手咯?(提示:流行和民谣常用吉他、钢琴和鼓类乐器)


音质与频响曲线

影响音质的因素太多了,首先来看看什么叫音质。音质指的是实际声波与原始波形的接近程度,即回放出来的实际声波与原音频文件所保存的波形越接近,则音质越好。假设有一个音频文件 A.wav,又有一个理想的录音设备,它可以将空气中的声音毫无损失地录下来,存为 B.wav,则这个 A.wav 与 B.wav (从时域和频域上都)越接近越好。

对一个系统(设备)来说,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在一起才构成整个系统的响应,而一般说的频响曲线只是指幅频响应。

一个音频文件从手机里播放到被人听到需要经过哪些影响音质的过程。大致过程是这样的:音频文件 -> 操作系统的混音器(Mixer)-> 操作系统 DSP 算法(音效、重采样,可能会用到 DSP 芯片)-> DAC -> 放大器 -> 耳机/音箱 -> 空气 -> 人耳。

鉴于空气和人耳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只研究到音箱/耳机出来的声音。这前面几乎每一步都会影响音质。

首先是操作系统的混音器,它负责的是将系统内各个播放声音的程序混合到一起,从而可以使各个程序同时发声而不会出现一个程序将输出设备独占而其他程序不能发声的情况。表现在代码上也就是做加法,把各个程序的输出加起来。如果只有一个程序在播放音乐那还好,但手机还要处理铃声和提醒声音等。加法是怎么做的呢?这取决于算法。如果是定点的加法,为了保证加完的值不会溢出,会先对两个数据进行右移再相加。浮点的情况更为复杂,而且因为现有大多音频文件都是 16 位定点格式,所以还要经过定点<->浮点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个过程也会损失精度。总之,程序会通过牺牲精度来换取动态范围。而如果只有一个程序在输出呢?别忘了还有个调节音量的东西吧,那个就是给波形上的每个点乘以一个增益值(gain),乘法过程也是会有精度损失的。总的来说,混音器这一步的精度损失无法避免。但手机上除了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间都是浮点运算的,精度的损失一般不会超过 -90dB,一般是听不出来的。




FUNK录音设备GOD-X13圈铁6单元入耳式监听耳机(带双开关调音)

圈铁6单元入耳监听耳机(带双开关调音),(9mm 石墨烯动圈+39689+35095动铁)树脂腔体,适合扒谱,架子鼓、吉他等乐器、人声监听,舞台监听,录音、

编曲及各种音乐风格音乐欣赏(流行、摇滚、金属、爵士、FUNK等)

FUNK-GOD-X13圈铁监听耳机参数

产品名称: GOD-X13 --9mm1+2, 6单元入耳式监听耳机,输入灵敏度: 112 dB SPL/πw频响范围: 20 赫兹-20000赫兹阻抗: 26欧姆驱动单元: 9mm

石墨烯定制动圈+ 39689+35095定制动铁49降噪: 26dB耳机插座: mmcx壳体颜色、材质:树脂腔体(莹光绿、金色拉丝、银色拉丝)

线材: 6N高纯度镀银HIFI, 8股耳机线材技术特点: 3分频、2声孔、带双开关调音分类:专业高配版MNOE

音色特性:声音平稳,频响宽且均匀,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低频量感足,具有大动态的音乐表现。

推荐使用:监听及音乐爱好者

x13

阅读86
分享
写评论...